首盛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拥有住建部工程监理综合资质、交通部公路工程监理甲级资质(A)、水利部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甲级资质(AAA)、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乙级资质、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AAA)、工程设计建筑行业乙级资质、工程设计市政行业乙级资质、工程招标代理从业资格、四川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行业甲级、乙级测绘资质等,形成了集项目可研、工程斯察、工程设计、工程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于一体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链,同时是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的政策管理与实践中,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无疑是两大热点。相比在国内如能源、化工等领域实践多年的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自2017年开始试点到推广发展遇到的挑战更为复杂,积累的经验也更值得总结和思考。
1.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发展背景
(1) 全建筑业走向集成化趋势下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业作为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在信息化和新管理思想的冲击下,全行业都在走集成化的发展路径,甚至已经开始应用IPD理念。比如,PPP模式体现的是建设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不同阶段管理集成,以工程总承包/EPC形式体现的建筑产品形成过程设计、采购与施工的交付集成,以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所体现的建设项目不同阶段信息创建、管理与共享的集成,以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所体现的建筑产品构成组件(部件)设计、制作、安装的集成等。而作为行业引警和发动机角色的工程咨询行业选择了通过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集成化的服务。
(2) 政策推动下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相比一些国际大型工程咨询公司早就提供的全业务全流程服务我国工程咨询企业更多都是在条块分割的监管政策体系下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从前期咨询、勘察、设计到监理、造价等以服务阶段和业务类型划分且相对稳固的市场格局。而自2017年至今,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兴起,也是在国家、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走的是一条政策指引、试点先行和规范发展的路子。
首先,是国办发(2017] 19号文提出总体要求,“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继而,住建部发布建市(2017]101号文,启动试点工作,“选择8省市和40家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要求试点地区住建主管部门要引导政府投资工程带头参加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鼓励非政府投资工程积极参与”。
经过初步的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发改投资规[2019]515号,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内涵予以了明确,即在“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着力破除制度性障碍,重点培育发展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
在此之后,各地方及部分行业协会等也分别出台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一些指导性文件,兹不赘述。
2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推进现状
(1)全国试点概况
自2017年住建部启动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8省(直辖市)和40家企业为试点。以地域而言,基本覆盖了全国建筑业产值最高和建筑企业最集中的省市,而试点单位则明显分为勘察设计(含部分工程公司)和监理(项目管理)两大类,分别体现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中建筑师负责制与项目管理主导这两大理念。
(2)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业务组合按照515号文的分类,综合性工程咨询主要是指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的咨询服务,涉及到市场、技术、经济、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安全等影响可行性的要素,结合国家、地区、行业发展规划及相关重大专项建设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及相关审批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等。而工程建设阶段全过程咨询则可能包括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按照上述分类看,现行的管理政策还是基于已有业务的组合,只是强调了避免碎片化,满足业主的一体化服务要求.
结合皮德江、何清华等基于公开招投标数据进行的相关研究,在招标服务内容上,监理、造价和项目管理是最为常见的内容,基本上接近80%以上的项目都包含这三项服务,而招标代理、勘察设计和可研等则在10%到30%左右,其它还有诸如BIM、绿色建筑等内容。
综上可知,目前市场上全咨主流模式,是在“监理”这一强制性基本服务基础上,增加或提升至包含“项目管理”,并以具有全过程和综合服务属性的“项目管理”作为全咨的标志性服务,即各地所谓的“1+N”或“1+N+X”等模式,其中“1”是项目管理咨询,普遍是作为为必选项,贯穿于项目实施阶段的始终,“N”则为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等专业技术咨询和其他工程专项咨询中的一项或多项,且往往要求至少有一项是有资质要求的专业技术咨询业务,“X”是不自行实施但应协调管理的专项服务,以及从前期决策咨询到后期BIM、专项设计优化等创新性服务等。
需要注意的两点是,设计企业作为工程咨询行业的龙头却并未占据最多的市场份额,甚至在“1+N”模式下被相对的弱化,与之相反,监理企业则借助“项目管理”这一类业务的创新,在全咨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3.重新理解全过程工程咨询在经过近5年的试点与实践后,我们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样也有更多的问题亚待解答。
(1)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初衷中国企业已经能在ENR评选的“2020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前20中占据6席,但在“2020年度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前20榜单中却只有1席位,这背后反应出的是中国咨询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落后,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的有效输出,降低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国办发(2017] 19号文中强调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这是国家对于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殷切希望,毕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咨询企业,既有国家安全和商业保密的需求,也是中国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高价值端)发展的需要。
但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政策,其初衷和利益导向上不应该过多地在工程咨询行业一方,而是更应该真正的从解决业主需求,实现业主的价值出发。全过程工程咨询变成是咨询中的大企业,力图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的一种工具,是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的一种“合谋”,而不是市场需求方的自主选择。笔者在一些私下的交流中,也切实感受到,很多地方对于现阶段基于已有服务拼接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否给业主带来价值是存疑的,甚至可以揣测部分成熟的省市在推进工作上的谨慎背后也是基于类似的考虑。
事实上据笔者过往有一个粗浅的观察,我国建筑行业在监管政策的制定上,往往是倾向于被监管一方,换句话说就是更多地从培育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这种“父爱”或“亲商”的监管风格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可能是有益的,但长此以往,也将导致这些行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甚至是孤岛上的硕鼠与矮象,难以在国际化语境下充分竞争和成长。
(2)全过程工程咨询与价值创造前文提到,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初衷应该是工程咨询服务集成化交付带来的价值创造,那么这价值的创造过程就值得挖掘,单单以“碎片”变集成后交易成本的降低作为基本说辞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集成化带来复杂度上升之后,又会增加内部的管理成本。同时,由于工程咨询方相对业主方在信息不对称上的优势加大后,如何平衡委托代理下的监督成本又成了一个问题。这也是目前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一个隐忧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业主的监管意识和投入都没有放松,而又增加了一个所谓的“项目管理”方,叠床架屋的管理层级下是成本虚耗增加。考虑到基建管理者,无论是业主还是全咨方,都要面对手中巨大的权利与权力的诱惑,上述的担忧更不是杞人忧天了。
首盛国际工程咨询集团具有建设部、水利部、交通部四库一平台备案的大、中型工程业绩,涉及房建(综合体、学校、医院、写字楼、安置房等),市政(立交桥、城市下穿隧道、城市快速路等),水利(水电站、大、中型水库等),交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其中重庆赣山轨道交通,麓湖生态城A2-2,碧桂园·峨眉华府,汇都华庭,广元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铁欣路、铁昌路、西河南路、常青路提升改造工程,荣昌区黄金坡黄金大道西段建设工程,美盛路道路工程、华盛路道路工程,先后荣获国家钢结构金奖,四川省天府杯奖,重庆市政金杯奖。